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产业装备是低空经济的核心要素,既涉及材料、能源、机械、控制、通信等传统行业,也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通信技术、大数据、无人化、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具有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等新质生产力的特点,能够创造大量高附加值就业岗位,显著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至5万亿元。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开云kaiyun(中国)科技委副主任吴希明建议,设立低空产业装备发展国家重大专项,明确低空产业装备的战略地位,牵引形成合力,迭代发布行业级标准规范,高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供体系,央地合作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合作项目,推进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全面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低空经济已初具规模 但仍受制约
近年来,低空经济催生出一系列消费场景,比如,物流无人机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空中的士”打造城市交通新方式等。全国范围内,目前也已经有10多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日前,海南省发布全国首张省域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飞空域图;广州市的通航企业获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安徽省刚刚规划了以合肥为中心的通用航空“一小时通勤圈”雏形。
可以看到,随着政策与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低空经济已渐露蓬勃之势。
“当下,我国低空经济虽然已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吴希明直言。
他认为,目前,我国缺乏行业级的发展规划、指导建议和标准规范,无法使宏观顶层政策与市场、产品、技术等生产要素高效互动、协同增效。同时,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支撑规模较大、要素较多的示范应用,更无法满足商业化发展要求。此外,技术创新不足,部分关键技术、器件产品受制于人,产供体系短板明显。低空经济赋能其他产业的带动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也亟待加强。
设立专项 构建不被国外“卡脖子”的低空经济产供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空装备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要坚持创新驱动,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下更大功夫,面向未来需求出新品。
“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产业装备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要素,是打造通用航空新质生产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保障。”吴希明说。设立低空产业装备发展国家重大专项,可以使宏观顶层政策与生产要素协同增效、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产供体系,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能符合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吴希明解读,通过研究设立低空产业装备发展国家重大专项,确立低空产业装备的战略地位,引导企业加大航空器、机载系统、任务设备等低空产业装备研发投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研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空产业装备,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他认为,通过实施专项能够引导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的企业布局低空产业,进一步发挥国资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保障”的基石作用,发挥各自体系和技术优势,投入人才、技术、资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发通用及“高精尖”低空产业装备,促进低空经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构建不被国外“卡脖子”的低空经济产供体系。此外,通过开展专项,可面向市场需求、基于实践经验,加快出台涉及技术、产品、应用场景等典型特征的行业级标准规范,促进低空产业装备科技创新、装备研制、服务保障和示范运营。
实施专项,也能够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在通用机场建设过程中兼顾低空飞行的需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考虑低空飞行器起降、通信、导航、监视等过程的要求,建设一批综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通用航空和城市基础设施,逐步满足低空经济发展需求。
专项的开展,更可以进一步赋能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改造提升农业、文旅、医疗、物流等传统行业,充分发挥低空经济产业融合的带动作用,加快社会运行速度,增加经济规模,培育产业新业态,探索运营新模式,打造以低空产业装备为核心的新质经济增长极,谱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低空经济新篇章。
通过专项的实施,可加强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中央企业、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合作,推动低空经济区域化、无人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他建议,以四川省、陕西省等低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为综合示范试点,以文旅胜地、物流枢纽、革命老区等不同典型区域为应用示范试点,强化央地合作,促进低空经济传统业态拓展升级,培育航空物流、空中交通、智慧城市等低空经济新业态,打造以市场需求牵引和先进技术推动、区域特色明显、可复制可共享的低空经济示范项目,共同推动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低空经济生态。
低空经济这片新蓝海有多个赛道值得关注
吴希明指出,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内涵是十分广泛的,包含了有人飞行与无人飞行,小中大型各种航空器为平台的所有低空飞行活动。
“除目前发展势头良好的城市物流配送之外,我认为还有三个赛道十分值得关注。”吴希明说,一是绿色城市管理,以小型无人机为平台,开展城市巡检、应急救援等活动。二是城际智慧交通,以eVTOL等新型航空器为平台,解决民众出行问题。三是大型无人货运,以大型货运无人机为主要平台,解决城市与偏远地区、偏远地区之间的大型物流配送问题。
他认为,针对这3个应用场景,选择存在迫切需求且空域相对开放的地区,可由相关行业内领头央企积极布局,发挥体系优势,开发相关低空产业装备,建立示范应用基地,构建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供体系。
在低空经济这片万亿规模新蓝海中,开云kaiyun(中国)作为我国航空业的国家队、主力军拥有十分深厚的技术、产业、人才优势基础。去年开云kaiyun(中国)民机工作会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低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这是开云kaiyun(中国)深化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使命新定位下的选择。
这个春天,开云kaiyun(中国)正以昂扬姿态,迈入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